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18分)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
马祥林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l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由于兴趣和爱好,他就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刚开始学拉小提琴时,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一一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但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1 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学习作谁兼学指挥,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他曾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就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1 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高薪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回国后不久,他便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的救亡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一一“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l 938年冬,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时间里,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1 939年5月1 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从此成了旷世千古绝响。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1 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 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才5元。冼星海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l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他去世后,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纪念这位杰出的音乐家。毛泽东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l999年 1 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杰出的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选自2007年2月《热血中华》有改动)
19.冼星海的音乐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请作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在冼星海的一生中,重点选择了他l935―1940年的一段经历来叙写,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4分)
21.文章结尾如果到“(冼星海)于1 945年1 0月在克里姆林官医院病逝,年仅40岁。”处就结束,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原文又增加了部分文字,试分析这样结尾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分)
22.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多音乐“人”而少音乐“家”的时代。请结合文本谈谈冼星海为什么能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的“人民的音乐家”。(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题。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 马祥林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由于兴趣和爱好,他就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刚开始学拉小提琴时,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但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1929年,冼星海来到世界音乐文化中心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干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1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学习作曲兼学指挥,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他曾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就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高薪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回国后不久,他便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的救亡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1938年冬,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时间里,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从此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的津贴才5元。冼星海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他去世后,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会,纪念这位杰出的音乐家。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杰出的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选自《热血中华》,有改动)
1.本文的传主冼星海在音乐的道路上,大致可分为三个人生阶段。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冼星海的一生中,重点选择了他1935-1940年的一段经历来叙写,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冼星海为什么能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的“人民的音乐家”?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多“音乐人”而少“音乐家”的时代,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传记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
马祥林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由于兴趣和爱好,他就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刚开始学拉小提琴时,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但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1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学习作曲兼学指挥,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他曾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高薪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回国后不久,他便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的救亡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1938年冬,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时间里,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1939年5月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才5元。冼星海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他去世后,延安各界为其举行了追悼会,纪念这位杰出的音乐家。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杰出的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选自2007年2月《热血中华》,有改动。)
1. 冼星海的音乐道路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请作简要概括。
2. 本文在冼星海的一生中,重点选择了他1935—1940年的一段经历来叙写,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
3. 文章结尾如果到“(冼星海)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处就结束,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原文又增加了部分文字。试分析这样结尾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4.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多音乐“人”而少音乐“家”的时代。请你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探究,冼星海为什么能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的“人民的音乐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人不仅诗情充沛,而且也是历史意识较早发达的民族之一。早在先秦时代,即已出现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左传》。作为叙事性的作品,它在写人叙事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千百年来的中国史学传统了基石,也给予后世的中国小说创作以深刻的
影响。而引起我们注意的,则是在《左传》中,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已经初露端倪。例如,在隐公元年所载郑伯克段干鄢的故事中,郑庄公发誓同参预叛乱的母亲武姜“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而后自悔,遂“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融融’,遂为母子如初”。这一段落,与后世小说中诗文融合的写法,何其相似乃尔。说它有滥觞之功,应该是不算过分的。
先秦历史散文中这种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在汉代被直接继承并发展下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著作,它既以人物为核心,极尽叙述之能事,则广泛载述历史人物的诗赋作品,借以显示其思想性格,也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手段了。《项羽本纪》所载项羽的《垓下歌》,充分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无限悲凉。《高祖本纪》载刘邦的《大风歌》,则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开国皇帝的踌躇满志。班固的《汉书》,更广泛采用了这种方法。凡此种种,都从深度和广度上,把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向前
了一大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代还出现了刘向《列女传》那样超出正史范围以外、颇接近稗官野史的著作,其文体特征是散文体的“传”和诗歌体的“赞”的有机融合。如其中一篇,在以散文体的“传”记述了秋胡之妻的事迹后,又以诗歌体的“赞”总摄其要。“秋胡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识,心有淫思。妻执无二,归而相知。耻夫无义,遂东赴河。”如果说《左传》、《史记》、《汉书》所引诗赋,是从内在的角度,让历史人物直接抒发其主观感情(姑且称之为A型);那么《烈女传》中的“赞”,则是从外在角度,以作者的口吻进行客观的叙述(姑且称之为B型)。由此可见,A型的出现,比B型更为古老。当然,无论《左传》、《史记》、《汉书》,还是《烈女传》,毕竟还只是历史性的散文,而不是文艺性的小说,但其叙事写人之技巧,对后世小说深有影响,其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成为后来中国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历史渊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第一段引“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为了说明什么,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 ]
A.中国人不仅诗情充沛,而且历史意识较早发达。
B.《左传》是先秦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著作。
C.《左传》中已有了诗文融合的写法的征象。
D.这段引文与后世小说诗文融合写法相似。
2.第一段说“它有滥觞之功”的含义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2字。)
(左传)________。
3.根据原文意思,为、
、
、
四处空白选择恰当的一组词。
4.根据下面所引古代作品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归入第三段论述的A型和B型两类(只填序号)
①《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写悟空战妖失利时“忽失声叫道:‘师傅呵!当年秉教出山中,共往西来苦用工。大海洪波无恐惧,阳沟之内却遭风!’”
②《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写宋金交战:“那兀术也把陆登一看,但见他:头戴大红结顶赤铜盔,身穿连环锁子黄金甲。走兽壶中箭比星,飞鱼袋内弓如月。真个英雄气象,盖世无双;人才出众,豪杰第一!”
③《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宋江题写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④《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在太虚幻境看“正册”,有四句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⑤《三国演义》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清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⑥《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人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A型:________;B型:________。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抵达
苏沧桑
雨夜,船潜入东河,像一束静静的光,潜入幽暗的历史深处。从千年之前的五代开始,东河就像一曲丝竹,在杭州城最繁华地带辗转吟唱,一直往南,最后汇入浩瀚的钱塘江。
船,必定会惊扰到时光,以及安睡在时光里的人们。我们每穿过一座桥,桥洞浮雕里的千年市井百图,便在灯影里,一一活了过来。四季河景,花街,花灯,百行百工,百姓……都有了颜色,声音。
“你好啊。”“你好。”“再会啊。”“再会。”
这些人,这些声音,一次次轻轻簇拥着我们靠近,又簇拥着我们离开。
雨还在下,树影婆娑,灯影朦胧。一个水边亭台里,传来现代舞曲,两对中年男女,在雨夜里忘我地跳着交谊舞,如古老昆曲里美丽的幻影——仿佛,我们顺着河水,已经抵达清代,元代,南宋,五代十国,或是,更从前。
雨声里,船一次次挣扎着回到现实,而从历史深处被拽回来的我们,突然变得沉静。
其中一座桥,叫万安桥,是古代夜航船的停泊处。
船过万安桥的时候,我跟同船的朋友们说:“看,我妈妈家。”
母亲住在上城区的最北边,我住在上城区的最南边。这个“上上之城”,东南可眺钱江,西北可览西湖,自唐以来,就是杭城珍异所聚、商贾云集、官衙邻毗、名贤辈出的最繁华之地。如今仍是。
十年前,我搬到凤凰山脚、钱塘江畔时,深感清代李渔举家迁居吴山后所题:“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记得暮春时节,陪刚出院的父亲在东河边散步,过来一条挂着灯笼的小船,母亲说,从我家门口的万安桥上船,只要三元钱,一直坐到梅花碑,上河坊街,沿南宋御街走,就是你家门口了。
我愕然,原来,繁华喧嚣里,我们母女,竟然有这样一条静静的东河可以相互直达。
于是,那个暮春的傍晚,父母执意陪我一起坐船,去体验一下母亲说的话。游客极少,两岸灯光次第开放,微风很慢很慢地吹过,小船在静谧的空气里很慢很慢地走。我想,这时候,岸上车水马龙中的人们看过来,我们多么像古代的人,慢慢地顺水而过,去生计,去赴约,去出嫁,去悲欢离合。这么慢,这么静,他们会羡慕吗?
“真幸福。”母亲说。她常常这么说。她这么一说,我心里就会真的幸福很多。
此时,母亲又回老家小住去了,我的思绪抵达母亲后,又随她抵达了故乡。故乡也有这样一条南门河,也是一座城镇的血脉,静静的,慢慢的。当我想着故乡的河水时,我的心是安宁的,因为,无论我在城市里走得多快,我的血脉仍是慢而静的。我想,无论以后走到哪里,只要有这么一条河,我的心便永远是安宁的。
雨继续下,夜继续深。然后,我像一个戴着听筒的医生,摸着东河的脉动,抵达了这个城市的心。
如果说杭城是一个巨人,那么,我家所在的这个杭城最有古老历史文化韵味的区域,应是巨人的心脏。
南宋皇城、御街遗址在此。八卦田在此。凤凰山、吴山在此。城隍阁在此。清河坊在此。胡庆余堂在此。万松书院在此。历史与传奇在此……
下船后,我以伞为帆,让自己成为一条船,在一条又一条深夜的大街小巷里,游走,触摸,探究,感受。
我想起,每个清晨,我在此醒来,出发,一路向北奔波,一路目睹这个城市新鲜、时尚、生机勃勃的早晨。每个黄昏,我又匆匆向南,回到此地,蜗居,休养,生息。却从不知道,原来,当我枕着这颗城市的心入梦,它,正一头枕着钱江潮的怒涛,一头枕着东河静静的涟漪。所以,它的身手如此敏捷神速,它的脉动却如此从容不迫。
午夜,终于在熟悉的家门前靠岸,仿佛又听见母亲说:“真幸福。”
是啊,我们总在路上奔突前行,焦灼疲惫。我们总在寻找,有什么方式,可以抵达安宁?原来这么简单,一个雨夜,一条船,一条河,就可以。
(2013年8月2日《今晚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 )(4分)
A.船行桥洞,洞壁浮雕里的千年市井百图,在灯光的照射下——活了过来,这说明当时雕刻艺术水平的高超。 |
B.作者借“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的诗句,来写搬到凤凰山脚、钱塘江畔时的感受,再现居住环境的优美。 |
C.从母亲的口中得知从万安桥坐船,只要三元钱,就能到家时,作者“愕然”了,这充分体现出母女思想的隔膜。 |
D.作者在写“巨人的心脏”时,列举了南宋皇城等九处风景名胜,意在表明这个说法的有根有据、名副其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文章来源: 年味作文网 http://www.cuplette.com文章标题: 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其在山东境内流经的地市
原文地址:http://www.cuplette.com/sjqzw/488.html
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其在山东境内流经的地市是A.菏泽临沂聊城德州济南滨州东营B.菏泽...
2 D.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
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
4 北京人工智能培训,北京人工智能培训机构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50号北大资源东楼所在地区:北京-热门专业:计算机---计算机...
5.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其在山东境内流经的地市是A.菏泽临沂聊城德州济南滨州东营B.菏泽...
2 D.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
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
4 北京人工智能培训,北京人工智能培训机构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50号北大资源东楼所在地区:北京-热门专业:计算机---计算机...
5 终极所有权结构研究综述终极所有权结构研究综述终极所有权结构研究综述作者:梁利辉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6 雨中漫步张家界雨中漫步张家界雨中漫步张家界廖联旅游好去处,湖南张家界,旅游圣地,大好河山,任人尽...
7 金手指小说在线阅读_伊恩·弗莱明007原版金手指小说在线阅读_伊恩·弗莱明007原版小说詹姆斯·邦德坐在迈阿密机场的候机室中,一口气...
8 养成好习惯作文400字养成好习惯作文400字篇一:养成好习惯我现在已经上二年级了,老师以及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
9 祝福祖国的句子祝福祖国的句子1、七色彩旗高飘扬,党徽闪闪放光芒,举国上下齐颂党,引领国人走向强,人...
10 英语面试更重Soft Skills英语面试更重SoftSkills随着时代的变化,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已经纷纷进入面试阶段,随着外企...
生气的事作文 | 抒桔情作文 | 留下笑容作文 | 握手作文素材 |
年味作文网-与拥抱作文-姐弟恋作文 Copyright © 2021-2022 年味作文网 http://www.cuplette.com